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《决定》指出,“推动制造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”。8月7日,记者来到欣旺达动力科技-宜昌基地101电芯生产车间,一排排智能化生产设备高速运转,AGV物流车来回自动输送物件,一台台电芯产品源源不断下线,车间里忙碌而有序。
在欣旺达动力科技-宜昌基地生产车间,智能机器人正在组装电芯。三峡日报记者黄冬生 摄
作为新能源电池的核心部件,每一颗电芯的生产好比是完成一幅幅复杂的“拼图”,正极片、负极片、隔离膜等部件经过精密加工处理,再按照特定的顺序和方式进行组装,全部24道工序都需要精确操作和严格质量控制,在东昱欣晟,这一幅幅“拼图”全部由智能化设备自动完成,生产线智能化率超90%。
“我们采用自动投料、涂布,相比传统方式,生产效率提升3倍,采用AGV自动物流线,物料全部实现自动转运,从投料到电芯下线采用全智能生产线,不需要人工参与和介入。”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周训松介绍。
三条生产线火力全开,每天有2.4万只电芯下线,确保产品性能,质量控制是关键,在这里,每一颗电芯将经历超4万个参数管控及检测项,电池从“出生”到搭载整车,实现全程可监控、可追溯、可预测。
“从粉料到电芯下线,每道工序都有检测,比如视觉检测系统,通过输入规则来判定极片的外观情况,然后自动识别,如果发现有不良品,它会自动贴标,确保产品百分百合格。”周训松表示。
好技术孕育好产品,在企业产品展示中心,企业生产的166Ah和212Ah两款电芯产品引人注目,与传统电芯的宽窄外观不同,它们轻薄紧凑,融入企业自主研发的新技术,与同类产品相比,具有更安全耐用、充电更快、长续航的优势,目前已广泛应用在吉利、东风等车企的新能源车型。
“如果出现极端情况,比如车辆发生剧烈碰撞,电池包只冒烟、不起火,提升了整体的安全性,它还具备快充性能,只需要冲好一杯咖啡的时间,大约十几分钟,就能实现充电80%。”湖北东昱欣晟新能源有限公司产品营销中心副总监赵亮介绍。
作为一家新能源动力电池生产企业,东昱欣晟由东风汽车、东风鸿泰、欣旺达动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资,目前项目一期已实现3条电芯生产线量产,产能达13GWh,科技创新引领,智能制造添“翼”,今年上半年企业产值达到11.8亿元。